国内最大的锆产品制造基地已具雏形
升华又将拿下一个全国“单打冠军”国内最大的锆产品制造基地已具雏形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到处是一派热闹景象的升华工业园内,又一条新的蒸汽管道,沿着厂区和即将全面开通的从升华工业园内穿境而过的三级公路在紧张的铺设,犹如一道风景,把西半个园区点缀得更加亮丽。 据了解,这条东起集团所属升华拜克四分厂(热电厂),西至3公里外的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全长3450米,直径达325毫米,总投资达400多万元的蒸汽管道已具雏形。这条每小时流量达20吨的蒸汽管道,预计五月上旬全面贯通。届时,该公司锆系列产品的月总产量将有望突破1800吨,年产量将达到21000多吨,将成为国内锆系列产品最大的制造基地。 升华拜克副总经理兼锆谷分公司总经理蒋东明告诉记者:这条蒸汽管道的贯通,是配合公司全力打响热电仗,发展和扩大企业经济总量的一项从全局利益出发的重点技改工程,也是升华集团2004―2006三年发展规划确立的“4800吨碳酸锆技改项目”配套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9月,秉着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以及子公司在行业的纵向与横向扩展的经营思想,升华拜克采用低成本扩张的做法,成功实施了对原集团所属湖州锆谷科技有限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的收购。并通过企业主要经营班子人员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重新定位,以及迅速将其固有的两大优势―――资金和管理渗透其中,从而使一直徘徊在七八百吨的月产量,从次月就顷刻间提到了1000多吨,递增比例在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开始的原材料价格暴涨风虽然愈演愈烈,然而锆系列产品的市场售价却无法跟上这个“狂涨的时代”。同样,已经在国内锆产量有相当地位的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的应变策略却是与众不同。甚至在同行中采取的措施是“背道而驰”。 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杨勇告诉我们,一味跟风,专门冲着价格走,在短期中也许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我们并没有一味的跟风,譬如遇到售价跟不了成本价的时候,断然给客户“断粮”的战术,我们认为绝不可取,原因是我们自身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前提下,也要给客户留下一个空间,得允许他们对这个产品成本构成的价格因素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何况锆系列产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出口来完成交易,国内的生产资料及部分原材料的涨价,同国际市场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但是有一点让我们坚信,做市场首先得让客户从“诚”中,了解你、服你。就这一点我跟蒋总可谓是想到了一块。 据了解,目前锆谷分公司的锆系列产品已经在宝石级、电子级、陶瓷级及色料方面均有了广泛的客户群,产品有硫酸锆、碳酸锆、二氧化锆、氧氯化锆等10多种。其中,收获最大的是从原材料涨价风中,通过异向思维的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新客户群。 值得一提的是,锆谷分公司以市场为轴心,逐步在国内外同行中胜出。今年1―2月,在产品生产规模尚未全面启动的背景下,产量销量均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2500多吨的销量就比上年净增了29.8%。 采访中,我们一下子拜读了九套该公司重新修订的《厂规制度》,安全生产、成本控制、个人素质提高等,这些同时也与车间主任的薪酬多少直接挂钩。其中,今年1月10日,该公司的一份生产记录中“严格要求自身,一定要求职工,防止事故的发生。上班不能喝酒,喝了酒不能上班。”(记录稿原文)这段话,更让我们感到升华拜克管理工作的细微。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自去年9月以来,安全生产管理更是成效显著。 主管生产及企业内部管理的锆谷分公司副总经理史凤章这样说:由于职工自身素质层次的不同,再加上生产一线的职工又是生产成本、生产安全管理的最直接参与者之一,所以落实到他们的工作中,并积极发掘他们的创造力,是企业管理的真正目的。人都很现实,尤其是你想让职工做到的,至少他的上一级首先要做到并做好。 这些年来,升华在管理制度上的实施如此顺理成章,其原因是四个字―――以身作则。记得夏士林董事长说过这么一句话,什么叫以身作则?就是你想要求职工做到的事,你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史凤章从升华拜克总部调入锆谷分公司之后,抓安全生产管理也许就是从这一条道理上展开的。 同样,增收节支也是该公司今年狠抓内部管理的大手笔之一。虽然,一段时间里主要原料锆英砂的进价从5800元/吨,上升到了7500元/吨,甚至超过了氧氯化锆的产品售价,但是内部成本控制,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实施挖潜增效,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前不久,刚刚上马的二甲脂生产项目和最新实施的工艺技术,其成品收得率,就比过去净增了三个百分点。同时,产量的增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控制生产成本的障碍,使产量与效益成正比的因素得到最大化。 就在记者发稿时,我们再次电话采访了升华拜克总经理沈德堂,他说:3000KW热电机组设备已经进入全面安装阶段,六月底前完全能够交付使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升华拜克总经理沈德堂的铿锵承诺,为在锆谷分公司实施的“4800吨碳酸锆技改项目”的顺利投产,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也就是说从那时起,用每月的单产来统计,升华拜克锆系列产品的年产量将突破2160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锆产品制造基地―――中国的“锆谷”,将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