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谷:1300吨能力产2300吨成品
锆谷分公司以创新理念成就一个难以想象的话题1300吨能力产2300吨成品 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总是在创造着奇迹。 9234吨,平均每月单产2308吨。今年1-4月,集团旗下的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又一次以如此骄人的成绩刷新了该公司氧氯化锆产品的产销纪录,国内行业老大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锆谷的氧氯化锆生产和销售最早始于1997年,到2003年年中,设计能力为800吨的生产线也偶尔被突破,当年前8个月,最高月单产也曾经达到过890多吨,可谓是挖尽了潜力。 2003年8月底,升华拜克重组了该公司,从此锆谷更是如虎添翼。当年第四季度,设计生产能力仅为800吨的老生产线已经能够产出1000多吨成品了,而产量最高的12月份竟然达到了1196吨。现在就是这条生产线,它的产量已经突破1500吨大关了。 一个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这样奇迹般地在锆谷分公司被实现着……众人划桨开大船 从该公司有氧氯化锆产品开始,一直在从事营销工作,对整个锆谷企业内部管理、产品市场前景,尤其是生产环节上知根知底的蒋东民被集团和母公司决策层相中后,凭他天生勤奋好学和知识渊博,缩短了自身角色的转型时间,从而为他走马上任后立刻提出要不懈努力坚持不断开展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动员全体员工,蒋东民、杨勇等公司领导还别出心裁地与广大员工“套近乎”。他们在与全体员工交流的信中就写道:“众人划桨开大船。当前,我们同处一条船,船行驶的方向和速度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司领导是舵手,掌握着它前进的方向,而大家则是水手,更是推动船儿前进的唯一动力。” 于是,企业出现了员工出主意帮助企业算账的新现象。当然,作为决策层他们更是懂得了要如何学会算账。据了解,该公司会同员工算的第一笔账是如何花最小的投资,实现产品产量的大增。 刚刚调任浙江轻纺公司旗下东缘油脂公司任职的原副总经理史凤章不无感慨地说:在锆谷,只要对企业有益的任何建议,我们都会通过算账来决定采纳与否。即使这个建议还不成熟,我们也会通过算账去排除,这样的做法既通俗易懂,也不大会挫伤员工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他还掰着手指,替我们算计了一下,整个公司三年来的职工合理化建议不下百条,其中,对生产能力递增影响力极大的就有5项,总投资才花了128万元,可单条生产线的月产量就平均提高了近600吨,比设计能力多产出87%。凡事要有个目标 创新需要目标和标杆,需要持久的执著,当然也无法离开“伯乐”的呵护。 A线月产量要达到1500吨,烧结工段必须每天产出多少锅高温熟料,每炉子要产出多少?水洗工段必须产出多少转型料,相当于每台板框产多少?酸化工段必须平均每天浓缩多少锅,酸化釜每天浓缩多少料?同样,成品工段平均每天每台设备要投多少釜料…… 这是前几天笔者在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看到的两份生产计划书中的其中一份,上面的目标任务竟然分解得如此细腻。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只是两位生产主管挑战产量极限的设计方案。 刚刚上任的副总经理沈建章说:如果当初每次提出来的想法没有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同,这些自发的在工艺流程及设备改进措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益,尤其是生产部门主动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果得不到支持谁会这样“拼命”。 正因为如此,只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新旧两条生产线设计总产只有1300吨的设备,竟然真的如愿以偿地分别实现了突破每月单产1500吨和1000吨的产量。 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一个个创新细胞所形成的一股强力已经将锆谷推上了实践跨越的新平台。 让锆谷喝到了自主创新头口水的当数对反应釜的改造。它的一个动作竟然使酸化工段的产量一下子上升了三分之一多。过去一组重量为2500公斤的料,用3000L容量的反应釜要分两次。而采用了5000 L的反应釜只需要一次就能够完成,从而使整个工作时间从过去的三天,缩短为两天…… 同样,炉灶线的改造也是在一线员工建议的基础上实施的一个项目。利用目前烧结过程中尚有余热浪费的现象实施了单个炉灶“3”改“5”的方案,不用增加耗能就一下子提高了近50%的产量。 在成品工段,他们大胆地提出并实施了新设备的应用,一下子把过去同样数量的一批浓缩料的“作业”时间从原来的8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且新1台设备还能替代4台老设备。更让企业获益的是,这套新设备的添置只花了28万元,但它使用寿命至少是5年。同样,每台老设备的使用周期只有8个月,每过8个月就得维修和保养,每次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花费1.5万元,当然花费的时间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赢在中层 氧氯化锆的生产过程分烧结→水洗→酸化→成品→自然结晶等五道工序。而2003年8月底的领导班子交替后,沈建章、吴顺芳等骨干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大胆实施创新方案。 炉子改造、工艺调整,以及废盐酸利用等等方面,生产骨干的作用显而易见,他们凭经验、凭责任,默默无闻地为锆谷辛勤付出着。 当然,对锆谷早已有着知根知底的蒋东民对工艺线路小改小革的建议,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从而大大激发出了中层骨干们的积极性。如何寻找出生产流程的“瓶颈”是挖掘潜力的关键。 锆谷良好的销售市场也是对决定和“诱导”产销挖潜获得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生产部门提高产量。 领导开明用人,强有力的信任意识的感染,再加上企业中层自觉的创造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出了广大员工,以及中层骨干团队的创新热情,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成效。虽然到目前该公司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但是在炉子改造、工艺调整,以及废盐酸利用等等方面,生产骨干的作用显而易见,他们凭经验、凭责任默默无闻地为锆谷辛勤付出。 同一条生产线,能够发挥出设备的最高效率,尤其是经过小改小革之后,它的实际产量超出了设计能力将近50%,给他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提高产量不一定完全要靠规模的扩展。而成就锆谷这番事业的同时,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已经印证了所有的一切―――这就是锆谷公司“赢在中层”的突出表现。 当然,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着手真正体现善待员工的策略,也是该公司追求的一个目标。投资2万元,对原有的2台粉碎机实施改造,将自然结晶工段过去一直靠人工传输浆料,全部改为了泵管输送。 目前两条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一下子减少了9名,员工的劳动强度锐减毋庸置疑,但减少了该产品在传输及过滤过程中气体挥发对人体的伤害及对环境的影响。 锆谷之所以能够在有限的规模投入中实践产量的飙升,道理只有一个:执著的创新理念,成就了他们实践自我超越的夙愿。